做到了这些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这也许正是中国大学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什么是好大学?“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在美国大家衡量一所大学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何为真正好的大学?
从芝加哥大学的办学风格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好大学的一丝真谛。做到了这些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这也许正是中国大学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1、在美国,好大学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上很少有一所大学像芝大那样在各个学科领域均创立了赫赫有名的“芝加哥学派”。与哈佛、耶鲁相比,芝大只能算作一所年轻的大学,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世界学术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
从芝大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好大学的一丝真谛——自由、宽容、民主、平等,做到这些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在建设“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的热潮下,也许这才是中国大学更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世界上有许多大学,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好大学的并不多。在美国,对一所大学的最高评价,是说它是一所好大学。好在哪里呢?
首先,学生愿意去。
一所学校申请的学生越多,说明它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因此,许多大学把录取率(被录取学生占申请学生的比例)视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准。
其次,教授喜欢去。
世界上的顶尖高手就那么多人,他们到了哪所大学,就说明哪所大学的水平高。因此,每一所大学都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吸引最优秀的教授加盟,同时,还要千方百计使自己的好教授不要被别人挖走。
前一点还相对容易些,要做到后一点真的很难。不需要任何机构的评估和排名,这两条标准都在人们的心里。人们“用脚投票”,选择他们喜欢的好大学。
芝加哥大学,图片来自Glenn Nagel Photography
2、芝加哥大学,一所有趣到近乎古怪的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我见到了一位去年刚刚入学的小朋友迈克。我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芝加哥大学,因为他也同时拿到了哈佛等其他顶尖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他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得我这个问题提得很奇怪。想了想之后说,因为芝大是好学校啊!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我满意——好学校多了去了,哈佛、斯坦福不也都是好学校吗?
于是我接着追问:你说芝大好在哪里?迈克说:
这里的人都很有趣。不像有些学校的学生,看上去就像家具——表面上挺好看,但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有一位去了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就是这样很无趣的“家具”。
我又问他,你也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哈佛?迈克说:哈佛课程的难度和挑战性没有芝大的强。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学生的选择。和中国学生不同,他没有根据名气去选择大学——在许多大学排行榜中,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排名都要比芝加哥大学高。他也没有根据城市去进行选择——波士顿和旧金山位于东西海岸,地理位置要比中部的芝加哥好得多。他甚至没有根据专业排名去选择。
实际上,中国学生选择大学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名气、所在的城市和专业,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但迈克选择学校的原因是有趣。
这的确是芝大的特点。这所大学的有趣甚至达到了古怪的程度:它的入学申请要求就是无数怪诞不经的作文。从这个意义上说,迈克和芝大都选对了对方。
迈克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和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哈佛就是一所圣殿,只有它拒绝别人的份儿,怎么会有学生“傻”到不选择它?但在美国,学生并没有非哈佛不上的情结——许多人甚至不喜欢哈佛——这样的“傻”学生还真不少。
3、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灵魂的
一位住在波士顿的朋友的孩子,今年获得了耶鲁大学的优先录取通知书,最后很不情愿地在妈妈的逼迫下在报名截止的那一天申请了哈佛并被录取。他妈妈这样做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和耶鲁相比哈佛更好或更有名气,只不过是因为哈佛离家近而已。
斯坦福大学同样是很多中国学生的梦想。这样一所位于加州的大学,气候条件这样舒适,办学经费如此雄厚,理应成为最顶尖的大学才是。但在很多美国教授看来,斯坦福大学似乎还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因为他们认为:
斯坦福的工科色彩过于浓厚,与工商业和大公司的距离太近,虽然培养出了数量众多的亿万富翁,但却因为急功近利而变成了一所“失去灵魂的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图片来自MIT官网
在美国高等教育界,人们往往把MIT比作猫,而把斯坦福比作老虎——猫曾经是老虎的师傅,斯坦福本身就是按照MIT模式创办的。
今天,MIT的教师数量大约只有斯坦福的一半,办学基金只有斯坦福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校的专业高度重合,波士顿的夏天很热,冬天还有暴风雪,按理说,MIT的顶尖教授们还不都被斯坦福用重金和加州的阳光吸引过去?但事实上并没有,个中原因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