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热点  |   正文

孩子上不了名校就毁一生?其实中国父母的焦虑都是自找的!

23 Sep 2019 · 再来人

父母的责任从来不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是让孩子有能力自己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心理学认为,焦虑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育儿焦虑,则是父母对孩子成长不确定性的担忧。为了消除这种担忧,父母总是忍不住要为孩子设计人生,报名各种补习班,禁止孩子玩游戏,出国留学,还要求孩子不能有丝毫偏离。

  本文作者赵昱鲲,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爸爸。他认为:父母的责任从来不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是让孩子有能力自己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别把“野猫”当“老虎”

  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头皮发麻:“完了,看来他没有数学天分,以后小升初、中考、高考可怎么办呢?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了。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然后半夜起床,上网搜索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一早又到处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交钱报名了。

  还有些父母,先是焦虑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了,又焦虑孩子没礼貌、乱打人;孩子不打人了,又开始焦虑孩子学不会拼写;孩子会拼写了,又焦虑孩子在班上不主动发言······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当然也是一种财产损失,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就弥补了。

  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我刚到美国时,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女生给在国内的父母写信说:

  “爸爸妈妈,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最近还交了男朋友。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是没关系,我向同学借钱给他用,因为真爱是无价的。

  他比我大19岁,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他有时候不开心了会打我,但我不会怪他的,因为总是我先惹他生气的。他有很多爱好,比如滑雪。我们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两条腿都摔断了。所以,我现在是躺在医院里给你们写这封信……

  好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没有交男朋友,身体也很好,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

  显然,这位女生是怕父母对她有门功课不及格大发雷霆或者过于担心,虚构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场景,先吓一下父母,等到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她真正遇到的问题。

  这时,她的父母肯定已经发现,功课不及格这个以前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野猫级别),与女儿生命有危险、摔断了两条腿、被老男人骗相比(老虎级别),其实算不上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影响孩子健康、乃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比如道德品质、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而大多数问题,只属于野猫级别,从长远看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对你安排的兴趣班没有兴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场上打了一架……

  遇到老虎级别的问题,你就应该整夜睡不着觉、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解决;遇到狐狸级别的问题,你就应该高度重视、仔细研究,一步一步认真解决,而那些野猫级别的问题,你当然也要应对,但完全没必要彻夜不眠、大动干戈。

  如果你对一些影响不大、可以逆转或者大幅减轻后果的问题,焦虑得好像生死攸关、前途命运在此一举。这些过度焦虑,就是自找的。

  报班不是多多益善,别忽视“机会成本”

  过度焦虑让你使用过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人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最容易犯简单错误。

  我儿子今年6岁,家长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

  “6岁之前是学外语的第一敏感期,必须要早点儿开始啊。听说××培训机构的外教不错,一起报吧。”

  “现在小学都有要求,人学时必须认识100个字,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幼小衔接必须要做啊,一起拼个班吧。”

  “奥数要从娃娃抓起,将来小升初的时候可以加分。孩子如果能在奥数比赛中获奖,所有牛校(顶尖的重点学校)都抢着要。去报一个吧。”

  这时,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扫兴的那个,这个也不报,那个也不学。于是,就有家长来劝我:“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又不损失什么,对不对?”

  还真不对。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一般来说,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做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

  比如,有人向你求爱、你会想一想其他潜在的追求者,把他们细细比较一番;你去找工作,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还要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更不用说如果你投资,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房子,你都知道,这笔钱买了这个股票或者这套房子,就不能买那个股票或者那套房子,所以必须谨慎选择。

  可是一到育儿这件事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英语、识字、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锻炼动手能力)、钢琴(接受音乐熏陶,还顺便提升数学能力)、少儿编程(那可是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不都应该学吗?

  可你想过没有,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很多,但孩子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那些能量化的知识学习上,比如英语单词量、识字量、数学题,而忽视了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等。

  但是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

  孩子本来可以用上辅导班的时间自由玩耍,家长眼中的“瞎玩”,其实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这些时间在操场上、公园里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哪怕就是发呆,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静修创造力,因为人发呆时大脑并不是就关机休息了,而是启动了“默认模式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