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姐以一个赴美读研并且留在美国工作的过来人身份,为大家讲讲她的经历,也许你读完会有启发。
也许你正走在人生的岔路口,迷茫,不知所措——考研?找工作?还是出国读书?面前好像有千万条路,却又无路可走~今天的这篇文章,作者虹姐以一个赴美读研并且留在美国工作的过来人身份,为大家讲讲她的经历,也许你读完会有启发。
我最喜欢的演讲是乔布斯在 2005 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做的那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大家都耳熟能详哈。他讲了三点,其中一点我印象很深,叫做 connecting the dots,大意是乔布斯上大学的时候无意中去上了一门书法课(calligraphy)。上这门课完全是一时兴起,跟他的专业和他后来的工作都八竿子打不着,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上这门课纯粹是浪费了时间。但10年后当他在设计第一代苹果电脑的时候,他在书法课上学到的那些如何让字体更漂亮的原理就突然全浮现了出来,他把这些都融入了苹果电脑的设计里。
偶然之间做的事情,在若干年后却由点练成线,发挥了大作用。乔布斯在演讲里说:”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这个道理我觉得用在求职再合适不过了。
求职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不是今天参加招聘会,明天就能拿面试,后天就能拿offer。也不是你进了好学校,拿了好的学分绩,考了能考的所有证书,就一定能进好公司这么简单。
求职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积攒你自己的 dots 的过程。正在求职的你,不知道哪条路能走的通,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去尝试,播种自己的 dots。说起来轻巧,但其实这个过程会是很苦逼的,因为就像乔布斯说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你在事前是看不到未来到底哪些 dots 会连接的,所以你只能埋头不断的播种,即使播种到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能放弃,要相信有一天这些dots会连接,真的能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为什么忽然扯这些虚头八脑的?因为这正是我当年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找到工作的真谛。
1
在当年,出国这个选择于我来说,其实是个备胎。
2003年本科入学,大学前3年浑浑噩噩的过,随大流的想考研。在图书馆里刷陈文灯考研数学刷了半年之后,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有点儿不靠谱。
我本科学的是金融保险,研究生想考金融。那时候我想考的研究生学校,应届生录取率是10比1。啥意思?也就是说,以我微薄的脑力,有很大的概率要搭上两三年的时间全职复习才能考上。
开玩笑!吓唬谁呢?好歹咱高考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了,这样的挑战我当然……觉得完全不值啊!大好青春,花两三年在自习室里去刷题背书?
我虽然那时候职场觉悟低,但幸好对自己还有底线。
可是,不考研,那干嘛?
放眼望去,无非找工作和出国两条路。可是这两条路无论走哪条,我都已经稳稳的输在了起跑线上。我身边那些一心想毕业就工作的同学,早早的就攒了大把杠杠的实习,金灿灿的简历闪的我根本睁不开我的狗眼。那些一心想出国的同学呢,都保持着足够保研的GPA,外企实习也早就拿下了,还有论文拿得出手,优秀的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思来想去,想起了俺娘的话:没有硕士学历怎么行?!…(此处省略一万字具体论述)于是,我在大三结束的暑假,慌忙把陈文灯数学突击班退了,捏着钱出门右转直接报了GMAT。一切就这样匆忙狼狈的开始。
以上这段曲折的经历的描写看似与故事中心思想无关,实际对主人公(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要求概括具体影响,用两个字就可以,那就是:后悔。
后悔没有早做计划,后悔没有早想明白,后悔大学前3年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我。
我发誓,出国读研究生,我不要再这么活。
2
在着手开始准备GMAT不久之后,我开始朦胧的意识到我可能误打误撞选对了路。
对比过考研考试,GMAT是我漫长的学生生涯里遇到的设计最科学合理,最能让我惺惺相惜的考试。
真是个贱骨头,被虐的那么惨(是的,因为第一次的分数低到不能直视,我考了两次…)为什么还这么有认同感?
因为GMAT不是为了筛人而设计,而是需要什么技能考什么技能。
GMAT可以理解为西方商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但人家不考什么线性代数马哲毛概思修这些现实商业运作中八辈子用不上的。现实商业运作最需要什么技能?逻辑推理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字的敏感度,(不依赖词汇量堆砌的)快速阅读学习的能力。
欸,好巧不巧,人家GMAT就考这些。
所以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真的觉得学到了本领。注意,不是知识(knowledge),是本领(skills)。
阅读不是猜(有标准答案的)中心思想,而是锻炼速读能力和快速领会逻辑大意的本领。这个本事在之后读英文新闻的时候格外有帮助。
逻辑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训练你思维缜密,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做投资这个本事很重要啊,投资点子如果逻辑有缺陷,你得能判断出来,知道哪里应该提问题,哪里应该再收集数据佐证或反驳。
写作也不用挤优美句式,毕竟商务邮件不是情书,重要的是结构清晰,思路明确,言简意赅。
所以你一场考试准备下来,走出考场那一瞬间,没有那种一按钮知识全部被冲下马桶的虚无感,感觉自己技能 get 装备升级离吃上鸡更进一步了,这个体会很新奇。
我对出国读书的好感陡然增加了。
3
择校,文书,网上申请,各种折腾。申请的几所美国的学校都让人兴奋不起来。倒是被一张某学校网站上的芝加哥夏天的湖景照惊艳了,再加上一点点微薄的奖学金,我大笔一挥签了字,就这样把自己未来的10年交给了这个除了公牛队之外我一无所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