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热点  |   正文

留学起外文名,多是为了好交流

14 Oct 2019 · 再来人

  无论是起当地语言的名字还是用自己的本名,都不应该被“道德绑架”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公共网络上有一篇帖子近期引起不小的争议——一名匿名人士呼吁中国留学生,不要再起英文名代替自己的中文汉语拼音,“表达对自己的名字的自豪”。出乎意料的是,该帖子下面几乎是清一色的批评,回复除了中国留学生外,还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等“名字难读”的学生。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确实会在国外使用自己的中文名汉语拼音,但不少留学生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起当地语言的名字还是用自己的本名,都不应该被“道德绑架”。

  据英国青年新闻媒体“The Tab”报道,这篇在脸书上发布的帖子写道:“中国学生应该为自己的名字自豪,你们不需要非要起一个别人能读得来的名字。来自阿拉伯、尼日利亚、日本、俄罗斯的学生都会使用自己的本名,即便这些名字的读音被歪曲得一塌糊涂。但是就算外国人发不出你的名字读音,也比用其他名字代替更好。”

  不少留学生都对这篇帖子表示不满。一名越南学生回复称:“这篇帖子都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你知道这种呼吁实施起来有多难?如果自己的名字发音不存在于英语读音时,别人叫你你也听不懂。”另一名疑似是华人的学生表示:“以他人想要的方式称呼他们,而不是你想要的方式,这是一种尊重,无论你是不是中国人。”一名疑似是中东的学生称:“我的英文名字和我的母语名字拼起来完全一样,但我会告诉大家用英语方式来读,因为他们无法发出我的母语读音。”还有一个获得较多同意的评论认为这篇帖子十分“居高临下”:“我们很多非英语系名字常被读错,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心甘情愿自己的名字被侮辱。我虽然无法代表所有人,但我的英文名字和我的母语名字一样,都是我身份的一部分,并没有哪个代替哪个的说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留学生起名难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前,中国学生或许只需在英语课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而现在更多人去往非英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外文名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在不同国家起不同的“本地名字”也成为跨国交流的一部分。以日本为例,由于日语也使用汉字与拼音文字,中国留学生到日本通常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名字转成日语读音,获得一个新名字的同时,还能学习不少日文读音知识。

  在法国,虽然英语同法语所使用的字母几乎一致,但由于法语和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大相径庭,很多学生的中文名按法语拼读方式叫出来已经“面目全非”,所以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般会在预科或学习法语时选择一个和自己“气质相近”的法语名,通常和英语名字一样,采用音似或表意的方式。这一现象在就读文学、艺术和商业类专业的留学生中更为普遍,而就读理工类院校的留学生相对更愿意保留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

  不过中国学生在法国使用法语名字有时也会带一些困扰。作为西欧移民大国,法国拥有由多个人种和民族构成的复杂人口,而带有原生地烙印的名字会让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份。比如,叫赛琳娜的女孩很可能有拉丁血统,叫尤塞夫的男孩可能来自中东或北非。虽然法语名让中国留学生更好被法国同学和老师叫出口,但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使用真正的中文名似乎可以避免在留学或求职中被误以为是其他民族的尴尬。

  赴德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大多也都会起一个德文名字,且都比较具有“德国特色”。女学生典型的有安娜、艾娃 、汉娜、萨拉 、玛丽等。男同学较多的有托马斯、马库斯、安德烈亚斯、约翰内斯、彼得、菲利普等。海德堡大学中国留学生杨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在留学前就起好了一个德语名字约翰娜。这个名字确实帮了她不少忙,让她很快融入德国学生圈子,平时在生活中也提供了便利,比如参加各种活动、网购等。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