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95%以上的中国学生在发达国家获得高级学位,毕业后选择留在那里。然而,到去年年底,超过83%的人已经返回中国。
出国留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但是学期结束,回国还是留在国外,这是很多人都要面对的纠结问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美国最引以为豪的科技中心硅谷,正有一大批的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其他技术人员准备回国。
在过去几年中,95%以上的中国学生在发达国家获得高级学位,毕业后选择留在那里。然而,到去年年底,超过83%的人已经返回中国。
“一种游离于家门外的感觉”
2018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归国后,他在为北大120周年校庆撰写的纪念文章中写道:“赴美后每次回国,我都为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震惊和感慨。感恩改革开放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让幸运的我们得以邂逅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
2017年1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职的副教授邓巍巍向系主任请辞回国。他说,在美国这些年,“你从哪里来?”这个众所周知的终极问题时常拷问着他的内心。“那是一种游离于家门外的感觉。”
2016年9月,时任微软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宣布从微软离职,随后于2017年1月加入百度。
2015年3月,Facebook的第一个中国员工赵海平离职,回国加入阿里巴巴。他在Facebook内部的告别信中写道:“作为一个华裔工程师,我想让中国也成为软件技术最好的地方。……我想在那里继续我期盼成为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之路。”
……
归去来兮,许多人的归来亦是遵从的内心的呼唤。
据统计,中国留学人才的加速回流形成态势成为“现象级”:1978年,归国人员仅以数百人计;2009年回国人员数量首次突破10万人,2012年27万人,2016年突破40万人……
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扩展。从业领域从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堪称全方位“登陆”。
国内高精尖人才工资待遇已经不低于美国同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当有高级人才选择回国时,舆论往往称其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可如今,对于高精尖人才来说,国内的工资待遇已几乎不低于美国同行。
“除非有一个不可抗拒的薪水或职位,比如可以加入美国最顶级的实验室,否则大多数人选择不去美国。”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表示。
以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个月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为例,该所招聘的博士后研究员的薪水现在每年最高可达60万元人民币(87827美元),几乎是美国同一职位平均工资的两倍。“这是一个合理的薪水水平,还算不上市场上最高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招聘启事截图
陈国强还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的收入增长迅速,已经与美国同行的薪酬水平大致相同,有时甚至更高。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60名博士毕业生中,只有5人选择出国。而且其中三人已经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