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国外读书相比,学子最迫切需要的人格能力是独立。
守法,既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个人素养的基本表现之一。然而,对于跨文化生活和学习的广大海外留学生来说,要严格履行好守法义务必须做到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特别是特殊的法律文化,深刻认识当地法律文化与本国法律文化的差异。
刘一丁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就读。他说,“当我们以外国人的身份来到他国的时候,就应该对他国基本的文化法律习俗有所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坚决做不得,道德的边界在哪里,法律的红线是什么,自己必须了然于胸。否则,就可能越界,追悔莫及。”
张伟正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他的分析是,很多海外学子没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经验,这常常会令他们缺少对其他文化的理解方法。张伟说:“对同一实例,国内外所理解的权利与义务往往并不一样,所以为了避免理解错误,学子唯有对国外法律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和了解”。
佘淮(化名)正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她说,“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作为留学生,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是我们学习和生活必然前提。一旦触犯法律,后果极其严重。所以,留学生应该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当地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
培养成熟稳重的言行习惯
成熟稳重意味着即便面对压力,也不会丧失理性,不会导致情绪失控而实施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没有做好情绪管理,就容易导致行为失控而触犯法律。
胡思芸曾在英国萨里大学就读。她评价说:“有时候,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是一回事,遵守法律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知法犯法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就是一贯无视规则,他们到哪里都可能违法。”
无独有偶,刘一丁也认为,“在异国他乡,学子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当地学校、民众和相关机构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刘一丁说。
“自律”是学子们讨论该事件时常用的关键词之一。他们认为,留学在外,言行自律格外重要。
刘一丁表示,留学生很多习惯了被管束,而一旦远离家人和亲朋到异国他乡,自律意识就很不够,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言行失当,甚至违法犯罪,教训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