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身财产安全事故诚然都具有很强的意外因素,但是我们希望能分享一些实用的信息,帮助留学生更有效地预防和识别危险。
留学选校,是一大难题,让人纠结烦恼。不同于国内环境,对于国外生活,安全是每个家庭都很看重的因素。
留学生家庭的担忧不无道理,章莹颖事件给大家带来的哀痛还没有散去,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在美华人又听到了有关同胞的不幸消息。
2019年12月31日,大家都在忙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美国加州湾区奥克兰地区发生了一起惨剧。
年仅34岁的华裔工程师Shuo Zeng在星巴克遭遇抢劫,为了夺回自己的电脑,他在追逐歹徒的过程中惨遭歹徒车辆拖行倒地,不幸遇害。
更让人心碎的是,当天是Shuo Zeng 34岁的生日,他原本要和朋友们一起吃晚餐,庆祝生日和新年。
坏消息并没有随着新年的到来而停止。
2020年1月5日凌晨,宾夕法尼亚州发生重大车祸,一辆由纽约曼哈顿华埠出发、载着50多名乘客的华人长途巴士,在驶往俄亥俄州的途中发生意外并造成连环撞车。
导致5人死亡,包括58岁华人大巴司机。另外还有5名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受伤,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说,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法制完善,经济发展良好,政府运行有序,当然称不上是一个“危险的国家”。
但是美国的治安状况和国内有很大区别,可能造成留学生人身财产危险的因素也比国内复杂很多,而留学生在出国之前,大多对美国的安全隐患不甚了解。
中国老话常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大部分人身财产安全事故诚然都具有很强的意外因素,但是我们希望能分享一些实用的信息,帮助留学生更有效地预防和识别危险。
01、提高警惕性和安全意识
对于刚刚开始留学生活的新生来说,了解所在学校和校园附近社区的安全状况非常有必要。
大学官方的新生培训和学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新生指南,一般都会提供较为准确的安全指南。
如果需要校外住宿,一定要尽可能选择治安较好,生活设置完善的社区。千万不要为了低廉的房租选择治安状况复杂的区域。
除了活动范围要尽量避开不安全的社区,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也很必要。
对于成长在国内、特别是城市中的留学生来说,晚归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因为国内大部分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城市夜生活也很丰富。
但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都坐落于人口并不密集的城镇中,而且天黑之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巡逻,容易产生“治安死角”。
当校园和周边社区发生治安事件,美国大学会为学生们发送“警报”。
从警报内容不难看出,即使是平时非常安全的区域,夜晚发生治安事件的概率也往往更高。
如果一定要晚上出门(例如考试周自习、偶尔同学聚会等),那么尽量要和朋友结伴而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搭乘学校提供的校车。
除了社会治安因素,安全隐患还可能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活动当中。
美国许多地区的公共交通不发达,留学生出行要依赖开车或者自行车。
虽然美国交警大多认真负责,“车辆让人”也是没有争议的原则,但是充分了解、严格遵守当地交通法规,是保障出行安全的基本要求。
毕竟,吃罚单是小事,但是引发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留学生还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和重视。
从饮食到运动,都要量力而行,避免摄入过量损害身体健康的食物饮品(例如高油高盐、酒精等),避免在没有提前评估和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参与高对抗性运动或极限运动。
人际交往有时也会带来身心的伤害,情感虐待和霸凌也是过去几年常常被热议的话题。
作为远离家人和原来关系网络的留学生,建立起强大的“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支持网络,就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情感和情绪上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给我们输送支持和能量的外部联结。
但是如果遇到了人际关系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困扰,还是要及时求助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