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人为你解密写好文书的几大诀窍 (第一部分)
很多学生对文书都非常头疼,因为大家都是到了申请阶段才第一次知道文书是一个什么东西?由于是刚刚接触,并不知道好文书是一个怎样的标准?如果都不知道好文书的标准,都没有见过多少篇文书,就凭空去写的话,可能就写不出一篇好文书。那么好的文书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写文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再来人导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ZQL导师,就详细说说文书那些事。
ZQL导师
北大:社会学、经济学双学位
研究生: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所获offer:斯坦福大学(奖学金)、哥大、宾大
误区 1重复堆砌简历
很多第一次写文书的学生,经常会将文书写成一个堆砌简历的东西,其实在申请过程中你本身就要提交一份简历,很多学生会把文书的作用理解为“向招生官展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把简历已有的内容再次重复堆砌。就像你去工作的面试时候,已经提交了一份简历,hr让你做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时候,很多面试者还是会罗列一遍自己简历上有的东西,这是一个人在非常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其实在申请的过程中,之所以要提交这么多不同的材料,其实是希望能够从不同方面以不同角度去说明“你是怎样优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东西已经在简历里面表达过,其实并不需要在文书里面再去重复表达,而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一点,就会把文书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给浪费掉。
误区 2没有逻辑的流水账
文书绝不是一篇流水账,它应该是用一种论证的方式,把自己申请过程中提交的不同材料,用逻辑性的方式串联起来,然后去告诉招生官:我为什么从第一件事情做到了第二件事情,我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思考,因为这个思考我又做了什么,就好像是学生站在招生官的面前,去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然后又以一个极有说服力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优秀。
由于很多学生的母语并不是英语,可能平时中文的论文写得很好,但是一旦换成了英语之后,就写的不是很有逻辑性。因为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写文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经常会出现逻辑性不强、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这绝不是夸大事实,因为我担任导师的期间,大概改了有十几篇的文书,会发现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多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各个经历有逻辑的串联起来,这真的需要一个比较有经验的人来去帮你把关和修改,以第三方的观点去提升文书的逻辑性。
如何找到写文书的感觉?
1多看名校录取的文书
多看那些被常青藤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的文书,看他们是怎么通过论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历串联起来,然后去向招生官说明自己是一个怎样优秀的人。像我当初申请的时候,就从不同的渠道找来了几十甚至快一百篇文书,然后反复的去看,进而慢慢了解到了一篇好的文书应该是什么样的。
2什么才算是好文书?
好的文书通常都包括这些基本要素:职业潜力、个人特质、项目匹配度以及有效的英文表达。(KEIS方法论)。文书中不管写任何事情,都要告诉招生官你写这些事情的原因,以及想通过它表达自己怎样的特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凸显出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做不同事情之间的逻辑联系,所以一定要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写出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就跳去说另外一件事情,变成堆砌材料的流水账。
所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再来人的“KEIS方法论了”。KEIS体系全称为Know Every Important Selector。顾名思义,它是关于如何展现招生官需要在文书当中明确看到的、能够将你与其他众多申请者区别分开的内容。在再来人超过千余例的成功申请案例中,KEIS体系成功帮助往届再来人学员解决了“文书到底写什么内容”,以及“如何高效的表达这些内容”两大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