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热点  |   正文

在哥伦比亚大学挂科以后,我终于看透了人生的意义

16 Apr 2020 · 再来人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那些名校学生为了GPA4.0做出的荒唐事。

  “好好读书。”这是父母对你的最大期望。

  “学校排名越高,你磕的药也越多。”这不全是一句玩笑话。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那些名校学生为了GPA4.0做出的荒唐事。

  但如果你还是失败了呢?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个在你以命相搏的状况下仍然不行得到的F(挂科)?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Austin Horn在得到F之后的故事。

  前几天,我的东南亚音乐课老师创造了一个虚构情境。

  “假如我让他不及格,虽然那是不会发生的,”我记得她说:“一开始他可能很难过。这可能意味着没有高薪工作,没有威望……”

  她接着阐述了一种佛系观念。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思想,有了正确的心态,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情或经历来获得启迪,而这些事情或经历一开始可能并没有什么帮助。例如,一门课不及格可能会迫使学生对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经历有更深的理解。

  虽然这是一个有用的例子,但如果教授知道我的情况,她就不必使用假设了。

  在我大三的第一学期,我没有通过“西方音乐的杰作”这门课。没错,我就这么败给了一节看似简单的音乐课—一门所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入门课程。在我的大部分学术生涯中,我一直被定性为“聪明的孩子”。和大多数藤校学生一样,F是不可接受的。

  所有这一切都毁了我。我打开SSOL(类似于学生账户)在“绩点”一栏里看到的是“0.00”,这串数字也意味着我收到了校方的学术警告。让我真正崩溃的是,这意味着我成功申请研究生的机会一落千丈,更不用说一个真正好的研究生院了。它毁了我,也毁了母亲对我的期待。

  这也打破了我以为自己在做一个正确大学生该做的事情的幻想——我当时完全专注于课外活动,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娱乐(读书、喝酒)或者完成最基本的学术任务。我走错了路。从这一点来讲,我很感激我那门课的不及格。

  坦白说,这是我应得的。我没有被我的教授针对,他在一个月前曾告诫过我,我可能在期末考试得D或不及格。虽然我之后全力以赴,但是仍然无力回天。

  那年冬天,我呆在家里身心俱疲,我开始回想起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干开始求学时想要的东西。我想专注于我的课程,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去健身房,当然也要阅读。但那时候,我什么都没做,甚至连书都不看。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