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月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质疑,认为顶尖商学院的开学决策有“欺骗”国际学生之嫌。
秋季开学近在咫尺,境内防疫现状有目共睹,不少美国高校终于不再“观望”、停止“内部讨论”,做出了最终的开学表态。
而在这之后与教学方式、学费成本、入学日期......各方面有关的一系列决策之下,受影响最大的都是国际生群体。《华盛顿月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质疑,认为顶尖商学院的开学决策有“欺骗”国际学生之嫌。
小编参考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报告以及多方媒体的调查,为大家带来相关资讯。
美国大学调查报告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在疫情期间对高校的运营状况进行了多次调研。在疫情爆发后,96%的大学取消了春季学期的校内活动。除了体育赛事、夏校项目,很多学生的实习和工作也被搁置。91%的高校封闭了校园设施(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食堂等),还将各种典礼推迟(最后大多转为线上进行)。
IIE最新的调查结果展示了高等教育机构们开学开课的状况。截止目前,取消的校园活动和设施大多没有恢复。99.5%的受访机构将面对面的课堂转为远程/虚拟教学,96%的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在线咨询的时间。另外,有51%的学校考虑到国际生上课有时差,提供了异步学习的选项。
虽说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不少院校都开启了线下面授,但线上网课仍然是当下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
商学院“欺骗”国际生
精英商学院是否在“骗取”国际学生?华尔街月报质疑的角度在于,疫情之下部分顶尖商学院并不能为国际生提供“保质保量”的教育,但在国际生面临签证、航班等困难无法入学时并不提供延期入学的选择。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招生依旧火热,收费依旧昂贵甚至还在不断上升。
报道中举例提到,今年1月初,一位国际生Arun Swaminathan申请了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此时疫情只在中国境内出现,“甚至武汉也没有进入封锁状态”。
而在3月,该学生被录取。此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美国关闭了边境,暂停了几乎所有签证的办理。学校以及学生们都已经认识到疫情会改变留学形势,但即便如此,学校依旧收取了该学生2,000美元的入学定金,认定其成为2022届的学生。
要知道,对于商学院的学生尤其是读研深造的同学而言,在线学习要面临的时差问题、教学质量争议都不是最主要的,很多人最看重的是其实是留学后获得的人脉和就业资源。但疫情之下,留学生的社交、实习都难以继续,部分人留学的最大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即便被学校成功录取,很多学生还会为了保证受教育的质量而选择等待面授。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学生在申请延迟入学时得到了凯洛格“恐怕不行”,“建议在线学习或放弃录取”的回复。类似的情形就让很多国际生深感无奈。
“放弃这2,000美元,放弃为申请而付出的所有辛苦工作,这不是什么好选择”。但如果接受在线教育,该学生依然需要贷款数十万美元来支付费用。没有获得应有的机会却依然要支付高额学费,无论是各大媒体还是留学生群体都表示“这不是很公平”。
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在前期抢占生源时积极,后期不能给学生满意的开学和教学措施,即便是顶尖商学院,也会受到非议。就像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尚未宣布降低学费,但很少有人能接受每年花几十万在家上网课。很多留学生的心情正如来自巴西的国际生马塞洛·斯蒂尔曼(Marcelo Stilman)所说:“最终我觉得他们只想要我的钱”。
而针对国际学生开学的不同应对措施,商学院们其实有各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