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选校  |   正文

收获MIT、UCLA、LSE、和芝大四所顶校商科PhD!从不被看好到翻盘逆袭!

17 Aug 2023 · 再来人

学生基本情况

Y同学

GPA:3.7+

GRE:330+

TOFEL:110+

录取院校



University of Chicago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Financ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D Program in Fina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MRes|PhD Fina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Finance

01

大四下定决心申请

却只收到默默微笑,认真劝退

这篇申请故事其实思考了很久才开始写,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过早显露出PhD学生所常有的好为人师的特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能有很好的申请结果其实主要是因为运气不错,实在没有资格好为人师。

但现在仔细想想,如果我的经历能给那些在相对后期才开始萌生读博想法的同学一点点借鉴或者一点点鼓励,至少也是一针不怎么上头的优质鸡血。

商科PhD其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选择,它的申请流程和经济类似,但同时更加注重一些软实力。

我下定决心开始申请PhD是在大四上学期,这个时间点基本上晚于大部分决定申请的同学。

我从大三其实一直就在准备申请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但在做了两个实习之后我就深刻领悟了自己极为平缓的learning curve以及对于朝九晚六的恐惧。我当时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其实就是读点论文,自己去想想那些有点不怎么和工作相关的问题。

我开始一个一个和本科学校金融系的老师们谈心,认真询问自己做科研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没有正经助研,也没受过三高课程摧残的单纯本科生,基本上我得到的回应就是,默默微笑,认真劝退。

只有我善良的导师眉头微蹙小心翼翼地和我说“也不是不可能”。

02

为了推荐信奔走

Ta决定了我的申请上限

我和再来人团队在认真分析了之后,一致认为以硕士为跳板,累积经验去冲刺top院校的金融博士是更好的选择。我也觉得以自己约等于无的实力,如果贸然开始读PhD基本上就是炮灰。

而我的硕士项目中刚好有一个项目是可以和金融PhD一起上课,且每年都有毕业生去读博。既然已经决定读博,不如多做准备,多去尝试之后再进行申请。

由于金融/经济发表论文的周期极其长,因此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对方学校最看重的就是推荐信的质量。我最后的确定的三位推荐人都是相对熟悉的老师,基本上都和老师上过课且做过或长或短的助研。

相对于全职助研的同学,我的一个极大的劣势就是助研的时间非常有限,毕竟找到一个靠谱且需要短期/part time助研的老师犹如大海捞针。在直到第一年的暑假的时候我才终于找到合适的助研机会,确定了自己的主推荐人。

从我的经历来看,做助研的时间长短和推荐信的力度并没有完全的相关性—如果这个老师对你有很明显的欣赏(比如在cc给其他人的邮件里有对你疯狂尬吹的趋势),基本上就推荐信的力度就可以确定了。

03

除了推荐信

PhD课程也是优秀的加分项!

除了推荐信之外,一些必要的PhD课程也是很好的加分项。

如果说推荐信和研究经历能反映你在博三之后是否能真正的做研究,那么如果你在三高课程上取得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就让人确定你能通过博士前两年的资格考试。

相对而言,商学院的博士生课程给分都比较人性化,所以一学期上两到三门的博士课程是可以实现的。除了推荐信和课程,其他经历比如说TA或者独立研究项目都是锦上添花。

关于让人闻风丧胆的PS,我认识的老师基本上说法不一。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