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这些孤独的瞬间是你的写照么?
出国留学,异国他乡,这些孤独的瞬间是你的写照么?
在以往的推文中,很多朋友分享过求学经历,她们大多是成长势头正猛的年纪。
她们擅于总结学习方法,她们享受未知世界的探索乐趣。她们是明日的骄阳,耀眼快乐。
而今天,我们想翻到留学生活的背面儿,把成长背后的苦涩摊开来,和你共尝另一种滋味。
▽
@ Teayaaa :
澳洲 教育商科双学位在读
就前几天吧,一大早急忙出门考试,回到家才发现钥匙落在了家里。
在国内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在澳洲我不仅要等好几个小时才可能有人上门,还要通过各种证件来证明你是房主。
我傻傻的坐在楼下等,抱着我的小手机艰难的复习,等着等着我又好气又好笑的哭了,那个时候的我应该是真的无助,甚至不知道该对谁说。
而且当时我满脑子都是第二天的另一门考试,资料全锁在家里。
网上求助帖里有人说可以从隔壁阳台翻过去,我家住二十几层,我甚至想过实在不行我就翻进去。
中途妈妈看到我的求助朋友圈给我打来电话,怕她担心只能告诉她我已经开好锁在家复习了,挂完电话,鼻子更酸了。
这几年慢慢体会到,生活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小时候我们都被家人安排的很好,而大人的世界总会有很多繁琐时刻需要自己去应对。
▽
@土拨鼠:
英国
第一个蹦进我脑海的瞬间发生在15岁(我是14岁去英国的低龄留学生)。
那时候学校里转来一群西班牙交换生。西班牙人大多心直口快,性格粗放。一次体育课上的netball训练(类似低配版的篮球),我们中国女孩对阵西班牙女孩。
一个西班牙女孩严重犯规,我的中国闺蜜直接指出,惹急了对面棕发褐眼的“野丫头们”。
她们开始无理狡辩,而我这位中国小伙伴可不是什么任人欺负的小白兔。是她们理亏在先,遇到这种情况自然要据理力争。
这场跨国界、跨文化、跨种族的争执逐渐升温,对方开始气急败坏,你能想象一群表达能力极强、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嗓门还大的西班牙女孩们同时叽叽喳喳吗?
而我方阵营则是一个王者带着一群倔强青铜:
除了这位战斗力max的中国闺蜜,其他小伙伴要么英语不够强,要么性子不够刚,要么还在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争吵一脸懵(而我则是三者都占)。
从对面的声音里,我能不断听到“Chinese”和一些不好的字眼。我又气又急又委屈,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别说回击了,我连勉强跟上这段对话的节奏都用上了雅思听力的劲儿。
好在通过闺蜜的据理力争和老师及时介入,对方最终向我们低头道歉。
而这件事情始终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颗拔不掉的小刺:你看,如果英语不够好,被欺负了也只能吃哑巴亏,甚至别人歧视了你,你都可能听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