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美国大学,你就必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了!
你以为美国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像电影里一样:舞会,Party,谈恋爱?兄弟会、姐妹会,还有各种社团?想写作业就写作业,想翘课就翘课?
都不是!
来到美国大学,你就必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了!
不得不用功的大学
大部分国人都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以人为本。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所以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之后就妥妥的全校第一。
这么想,你真的是太年轻了~
随便举一个例子吧~小编上的某一堂课的最终成绩评定权重是:
5%随堂测验(也就是quiz,可能一个学期有十几次,然后取最好的十次成绩)
15%作业评分(没能每周都有作业,比如paper),
40%四次考试中成绩最好的三次(也是midterm和final)
40%小组合作作业+presentation(你需要和你的组员一起完成)
这些分数加起来,才是最终的成绩评定。93%以上为A,90%~92.9%为A-,可能85%以下就是B-了。回想起高中阶段85分就是优的水平,是不是感觉差距很大?压力很大呢?
美国大学的每堂课都是这样,所以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每一个阶段性的作业和考试你都要完美的做好,这也就是为什么留学生经常“周周熬夜,天天学到凌晨”,连男生都开始涂去黑眼圈的眼霜了。
而且,在美国,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
强迫你小组讨论
上文在拼分权重中写到了group study and presentation,美国大学是十分注重小组的合作的。(这一点,也能从申请时名校对于领导力的要求中可以看出。)
一般来说,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合作对象,组成一个五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半学期的学科研究,最后完成30分钟的学术演讲。一般组员是自己找的,教授只会在学期的第一堂课提醒大家有这样一个任务。可能在开学后的第二或者第三节课时,教授会要求学生提交小组成员名单。不像是国内,以学号或者由老师指定组合,在国外你需要自己找“队友”。所以,你必须迈出舒适区,和其他同学交流。
不过,假如你真的真的性格比较内向,没有找到,教授也可以帮你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