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VALEON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费用  |   正文

"家里卖掉唯一的房后,我终于进了藤校":那些美版寒门学子,上名校后命运怎样了?

15 Aug 2019 · VALEON

留不下,回不去,正式藤校穷孩子们面临的出了社交和经济之外的第三者困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
ID:elitestalk

前不久,说姐看到了一篇采访,一名正在某藤校就读大二的天之骄子小R同学,却表示自己无比苦闷,有满肚子苦水要倾吐。小R的家境十分普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工薪家庭,在拼命努力获得藤校录取后。为了支持女儿留学,已经花费颇多的父母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这才成功将她送出国。


可到了美国以后,小R却发现各种“二代”远比想象中多得多,和他们相比,自己这种出身的孩子才是少数。她吃不起人均100美元的饭,也没钱和同学们一起去春假旅行。久而久之,周围同学都觉得她“摆架子”,但没人知道,她的“高冷”不过是因为囊中羞涩。


“我很难过,因为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和别人格格不入。” 小R这样形容自己的求学之旅,尽管在亲友眼中她是学霸、是大神,可在藤校里,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局外人。


小R的苦恼,恰恰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存在已久却为人所忽视的话题——在名流富豪环绕的藤校做一名穷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些出身并不好的“穷孩子”,靠着奋发上进,背负着无数期待与希冀走进藤校,却面临着自尊与自信被碾压一地的处境。经济、社交、认同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他们是藤校版的“寒门贵子”,要走出自我沉沦的怪圈、迎来新生,却没那么容易。


美国「机会均等计划」(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曾耗时14年,对3000万美国大学生的个人收入和父母收入做了一项系统调查,揭开了一个惊人事实:


在美国38所知名高校中,来自社会 Top 1% 绝对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数量,比占社会大多数的一般平民还要多。在我们所熟知的常春藤八大盟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微信图片_20190815104015.jpg

图片来源于美国「机会均等计划」


上面的表格则更细致地指出,在家庭收入处于前 0.1% 的学生中,10个中有4个就读于藤校。而这一数据大致等同于低收入家庭中就读于二年制和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比例。


换言之,拥有相近智商、努力程度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富裕家庭出身的只要不过分“作妖”,藤校大门会轻而易举地敞开;而穷家庭出身的,能上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


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Daniel Golden也曾在《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中,以一本书的篇幅讲述了富豪如何通过种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进入以藤校为代表的精英名校而铺路。


以哈佛为例,由最大的捐赠者们所组成的大学资源委员会(Harvard’s Committee on University Resources, COUR)会将要给予关照的、来自捐赠者家庭的子女及校友子弟放进一个单独名单“Z-List”,这份“神秘”的名单,也一直是录取中一个公开的秘密。

微信图片_20190815104043.jpg

《纽约时报》对“Z-List”名单的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在今年曝光的富豪家庭通过“中介”运作,对可能不符合录取要求的学生加以包装,最终使其圆梦名校的丑闻,则更加印证了那份担忧——当金钱、特权可以与录取挂钩,美国精英名校只会日益沦为有钱人的游乐场。

微信图片_20190815104121.jpg

某中国百亿富豪怒砸4300万送女儿进斯坦福该极端案例在国内一度引发轰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事实上,在以藤校为代表的精英名校中,“贫富差距”始终存在,纵然有那么几个苦出身但幸运得到藤校垂青的逆袭者,毕竟也只是少数。美国「机会均等计划」的调查结果亦佐证:在底层美国家庭中,每1000人中只有5个人能和富家子弟成为同学。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何对于藤校的穷孩子来说,上藤校并不仅仅是一段全新梦想旅程的开始,还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VALEON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